分析影響烘干機效率的因素延長烘干機設備壽命
對一個固定的煤泥烘干機多風道燃燒器來說,風量和風速的調節、氣流的速度、煤粉的質量和喂煤方式等因素,對煤泥烘干機火焰的傳播速度影響很大。
(1)調節方面的影響
在煤泥烘干機操作過程中,必須保持熱工制度的穩定,而前提是火焰必須穩定。通過調節內流的徑向風和外流的軸向風之比,就可改變火焰的形狀。適宜的火焰形狀,其本身就表明火焰傳播速度合理,軸向、徑向速度匹配恰當。一般煤泥烘干機多風道燃燒器由兩臺風機供風。內外凈風由一臺風機供給,通過供風管道上的閥門來調節內外凈風的比例,通過風機進口上的閥門或放風閥門來調節內外凈風的總量。當總量調定之后,增大外風時相應內風減少,這時便會產生細而長的火焰,也就是氣流的軸向速度增大,徑向速度減少。這時的火焰黑火頭加長,射流速度衰減較慢,射流與周圍介質摻混的能力差,不能形成很好的動量交換,影響熟料的煅燒效果。當內風增大時外風就會減少,即軸向速度減小,徑向速度和切向速度增大,因為內風的出口均設置螺旋葉片,所以射流的擴散角增大,形成的回流區也大。由于射流速度衰減快而旋轉加劇,使射程減小,火焰變得短而粗,黑火頭也隨之縮短,熱力釋放比較集中。實踐表明,旋流強度越大,旋轉射流與周圍介質的混合能力越強,卷吸的二次風越多,進行動量交換的效果就越好,對熟料的煅燒有利。因此,調節內流風的大小,可以改變火焰的熱力強度和火焰的工業脫水機傳播速度。由此可見,內外流凈風是用來調節煤泥烘干機火焰形狀和強度的兩股射流,煤流風一般不需要調節,只要能把所用煤粉輸送出去,保持煤粉在管道中不沉積,其射流不產生脈沖現象即可。
(2)可燃氣流速度的影響
將凈風和煤風所形成的氣流,稱為“可燃氣流”。當射流從噴嘴噴出后射流速度逐步衰減到與火焰傳播速度相等,著火后就會保持穩定的燃燒過程。根據不同的窯型、生產能力進行熱工計算,按物料平衡和熱量平衡,求出燒成每1kg熟料所需的燃料量和空氣量。然后根據入窯總空氣量和一次風量的比例,確定煤泥烘干機燃燒器內流風、煤風和外流風的風量、風速的合理匹配關系,才能達到合理而穩定的燃燒。
(3)煤粉物理化學性質的影響
煤泥烘干機燃料的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能對燃燒現象和燃燒過程均有重要影響。如煤的品種質量、煤粉細度和水分、灰分和揮發分等,對著火溫度和火焰的傳播速度都有影響。煤粉越細,著火溫度越低;水分和灰分越大,火焰的傳播速度越低。
(4)喂煤定量穩定對火焰的影響
煤泥烘干機供煤系統設置定量檢測,用微機控制煤粉的喂給,使其均勻穩定,對火焰傳播的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只有準確控制喂煤量,才能控制燃料燃燒時所需要的空氣量,使燃燒量與風量匹配合理,從而保證穩定的燃燒,進而保證煤泥烘干機火焰傳播的穩定。
物料烘干的尾氣特征:烘干機的工業離心脫水機廢氣含水率一般在15%以上,露點溫度為40~50℃,如果燃煤含硫量高,露點溫度還會升高并產生酸腐蝕。為避免產生此現象,烘干機的操作應控制廢氣溫度高于露點溫度20~50℃以上,即使露點溫度達到70℃以上,冬季要求甚至可高于70~80℃,才能保證收塵器對高溫、高濕廢氣的有效排放。粉塵顆粒大、濃度高。由于目前采用的通風收塵系統均為全負壓狀態,其風量較大,故廢氣中的含塵濃度較高,特別是對要求烘干產量大、水分要求低于2%時,煙氣中的含塵濃度還會急劇增加,粉塵顆粒也相對偏大,如烘干煤和鐵粉時的最高含塵濃度可達100g/Nm3,烘干礦渣的粉塵顆粒可達60~80μm。
在物料經過烘干機的處理之后,物料內的水分隨著廢氣被排出到大氣之中。因其含有有害的物質,處理不當不但會造成環境的污染,同時也會對設備產生一定的破壞,從而減少烘干機的使用壽命,進一步增加生產成本。為了能夠使客戶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合理、安全的使用設備,解析怎么處理烘干機烘干物料后的尾氣?
烘干這類物料對風管及設備的磨損加劇,收塵更為困難。許多水泥廠的烘干系統經常采用一機多用方式對幾種物料輪換運轉,即一臺烘干機每運轉10h左右變換物料進行烘干作業。這種方法由于物料的烘干特性不同,極易造成收塵設備管理不嚴而出現結露、積灰等現象,北方冬季更易冷結和堵灰,更不利于生產及設備的操作維護。